福州市行政(市民)服务中心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思路
时间:2020-01-13 09:44

  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思路

  市行政(市民)服务中心管委会

  

  2019年工作总结

  2019年,市行政(市民)服务中心管委会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重要部署,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为目标,大力实施“放管服”改革,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福州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走在全国前列,办事服务期限压缩比例位居全国第一,99%的事项承诺办理时限压缩在法定时限的30%以内;即办件比例、办事指南准确度、在线服务成效度位居全国第二。荣获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

  一、服务中心大局更为有力。一是项目审批实现提速增效。推进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程跟踪服务86个营商环境试点样本项目,实现项目审批“减事项、减环节、减时限、减材料”,政府投资房建类、市政类项目审批时间已压减至90个工作日,社会投资项目压减至70个工作日,小型工程建设项目压减至50个工作日。在住建部召开的全国建设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交流会上,我市作了改革经验介绍。建立管委会领导项目“代办员”制度,为项目审批提供各类服务。二是推行“一站式”企业开办服务。整合企业登记、公章刻制、发票申领窗口,设立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区,实现企业开办事项1个工作日办结,打造企业开办“福州速度”。组建代办服务队伍,为企业开办提供无偿代办服务,今年以来办理企业开办代办业务1300多件。三是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设立民营企业服务中心,为民企提供政策咨询、事项受理、预约上门以及急事急办服务,今年以来已为企业提供上门服务9000多件,为民营企业法人代表办理赴台、赴港澳商务活动紧急证件681件。设立台胞台企服务专窗,为台胞台企提供绿色通道服务,努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

  二、企业群众办事更加省力。一是大力推动服务精简。牵头开展我市第七轮简政放权,拟取消106项事项,暂停实施25项事项,下放77项事项至县(市)区办理,将62项事项合并为25项办理,近期将提交市政府研究审定。建立政务服务“四办”清单,规范最小颗粒化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每个最小颗粒化的事项只有一套申请材料、一个审批时限、一个审批流程,全市政务服务事项从11724个精细化至20331个。二是推进群众办事少跑腿。深化最多跑一趟改革,对审批事项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大力提升网上办事大厅四、五星级事项比例,持续推行免费快递服务,应用电子证照,“一趟不用跑”事项比例由32.13%提升至57.23%。三是推出联办套餐服务。市行政服务中心推出开汽车租赁公司、开药品零售连锁店等8个服务套餐,各县(市)区行政服务中心推出开餐馆、开幼儿园等20个服务套餐,今年以来已提供套餐服务1970件。市民服务中心设立“五险一金”联办专窗,提供企业开户、注销及变更等9项套餐服务,已提供联办服务2000多件。

  三、公共资源交易更具活力。一是打造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分析平台。构建市县两级统一的福州市公共资源电子交易平台,开发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平台,在全国首创了“体系+专题+指数”大数据分析模式,每季度发布市场净化数据、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等各类分析报告。该平台作为全省设区市唯一一个入围国家发改委2019年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创新成果项目,在国家信息中心创新成果观摩交流会予以全国推介。二是减轻企业交易负担。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取消市、县两级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收费,累计为各方交易主体减轻负担约800万元。继续推广年度保证金信用贷款服务,已为135家投标企业提供了8160万元贷款。在全省率先采用信用考核取代入驻保证金工作机制,为政府采购网上超市供应商减免入驻保证金近700万元。三是规范提升招投标服务。为小规模房建市政项目提供交易平台,已完成146个小规模项目承发包工作。上线福州市建设工程电子保函服务平台,在全省率先实现银行电子保函数字签章功能,与兴业银行合作提供电子保函服务。探索推行远程异地评标,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县两级远程异地评标全覆盖,与温州建立远程异地评标工作机制,已完成34个远程异地评标项目。


  2020年工作思路

  2020年,市行政(市民)服务中心管委会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贯彻执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围绕全市“三个福州”建设发展大局,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便民服务年活动,着力推进智慧审批、便民服务,为我市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加快建设有福之州、打造幸福之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重点推进以下七项改革:

  一是实现政务服务智慧审批。探索试行“区块链+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数据跨部门、跨区域共同维护和利用,推行智慧审批秒批”服务,通过系统比对申请信息、自动做出审批决定、即时主动送达审批结果,实现统一标准审批、无人工干预、无差别受理,为办事群众提供“零跑腿、零排队、不见面、全自动”智慧服务,年内力争推出30项“秒批”事项。

  二是实现高频事项自助服务。持续推进“e福州便民服务平台建设,整合各类自助终端设备及功能,接入100个高频服务事项,在全市范围内的24小时便利超市、派出所、工业园区等人员密集场所布设自助服务终端,实现“24小时在线自助快捷办理服务。

  三是持续深化最多跑一趟改革。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完善网上实名身份认证体系,加强电子证照、电子印章应用、简化审批程序,积极推行多点办理、网上受理、全程代办、“e福州”APP等办理模式,实现办事少跑腿,2020年实现“一趟不用跑”事项比例达60%以上。

  四是试行“全城通办”政务服务。在“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基础上,打破行政审批层级、消除审批地域界限,在不改变审批权力主体的前提下,研究推出一批简单事项试行全城通办。企业和群众结合自身实际,选择较近的服务窗口或通过网络、快递,提出审批服务申请,实现政务服务跨区域、跨层级办理。

  五是打造精准化政务服务。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平台,探索政务数据深度应用,对个人、企业办件记录信息进行需求分析,个性化推送历史办件数据、政策类服务信息、办事指南等信息数据,实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政务数据推送服务。建立“淘宝式”门户引导服务功能,梳理“我要开餐饮店”“我要买房”“我要结婚”等多类事项,为用户推送符合办理条件的材料清单,指引企业群众进行快速操作。

  六是进一步扩大套餐式服务。深化“证照联办”套餐式服务事项,拓展企业需求量大的变更类证照联办业务,满足办事群众出境游学、住房保障、社会保险等领域需求,年内推出“出入境证件+公证认证”、“产权登记+公积金贷款+公证”、“医保+社保退休手续核定”等套餐服务事项,缩短复杂业务办结时限,减少办事成本。

  七是推进公共交易服务精细管理。完善大数据分析平台,应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交易数据不可篡改,强化交易行为科技监管。打造建设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运用建设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大数据分析,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管控,实时监管项目全程进度,分析解决难点堵点,提高项目建设效率。开发保证金管理系统,分类别及时清退企业保证金。推广电子保函服务,积极探索履约担保、工程质量保证等工程项目全周期电子保函服务。探索政府采购远程异地评标,建设远程评标区、涉密政府采购评标区,完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功能。

来源:行政服务中心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