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问题一:什么是预算绩效管理?
答:预算绩效管理,是以“预算”为对象开展的绩效管理,也就是将绩效管理理念和绩效管理方法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并实现与预算管理有机融合的一种预算管理模式。
预算绩效管理强化政府预算为民服务的理念,强调预算支出的责任和效率,要求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中更加关注预算资金的产出和结果,要求政府部门不断改进服务水平和质量,花尽量少的资金、办尽量多的实事,向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使政府行为更加务实、高效。
2.问题二:预算绩效管理的主体有哪些?
答:预算绩效管理的“主体”,或称预算绩效管理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财政部门。各级财政部门是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组织主体,负责制定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划和规章制度,组织、指导本级预算部门和下级财政部门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2)预算部门。各预算部门是本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制定本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划和规章制度,实施本部门及指导下属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下属各单位负责本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实施。
(3)中介机构、专家学者。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行业咨询等各类社会中介机构和专家学者是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参与主体,主要为预算绩效管理开展提供必要的技术和智力支撑。
(4)社会各界。社会各界是预算绩效管理的监督主体,包括人大、政协、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以及社会公众代表等,主要为预算绩效管理开展提供相应的指导和监督。
3.问题三: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预算绩效管理是一个由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实施、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共同组成的综合系统。
“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五有”归纳,既描述了预算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也概括了预算绩效管理的基本内容。其中,绩效目标管理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绩效运行监控是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绩效评价实施是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绩效评价结果反映和应用是预算绩效管理的落脚点。
4.问题四:为什么要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
答:预算是政府活动和宏观政策的集中反映,也是规范政府行为的有效手段。预算绩效是衡量政府绩效的主要指标之一,本质上反映的是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绩效。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治理方式的深刻变革。通过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旨在着重解决一些领域存在的财政资源配置和使用的低效无效、闲置浪费问题,推动财政资金聚力增效,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更加充足和优质的公共服务,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要求“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有利于进一步夯实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绩效主体责任,推动政府效能提升,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加快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5.问题五: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包含哪些内容?
答: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包括“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三个维度的内容。一是构建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格局。将政府收支预算、部门和单位收支预算、政策和项目支出预算,全面纳入绩效管理,增强预算统筹能力,提高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绩效水平。二是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链条。将绩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合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构建事前、事中、事后绩效管理闭环系统。包括建立事前绩效评估机制、强化绩效目标同步管理、做好事中绩效运行监控、强化事后绩效评价和结果应用等内容。三是完善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将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全部纳入绩效管理。
6.问题六:开展事前绩效评估的作用?
答:为了从源头防控财政资源配置低效无效问题,提高项目预算编制的科学性、精准性,在项目预算审核过程中对年度新增以及延续性重大政策和项目,结合预算评审和项目审批等开展事前绩效评估。事前绩效评估作为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首要环节,通过深入了解项目的实施背景、政策依据、资金投入和预期效益等情况,充分论证项目立项必要性、绩效目标合理性、投入经济性、实施方案可行性、筹资合规性,评估结果作为项目(政策)入库的必要条件,有利于实现预算和绩效在事前环节一体化管理,强化预算单位绩效管理主体责任意识和风险控制理念,从源头上解决“办事”和“花钱”两张皮的问题,拧紧预算资金管理水龙头,为预算安排提供重要参考依据,避免盲目决策,进而提高财政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7.问题七:事前绩效评估的方式、方法和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事前绩效评估方式上主要包括:专家咨询、现场调研、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网络调查、电话咨询、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等。
事前绩效评估方法上主要包括:成本效益分析、对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公众评判法、最低成本法、文献分析法等。
事前绩效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的立项必要性、投入经济性、绩效目标合理性、实施方案可行性、筹资合规性等五个方面。
8.问题八:绩效目标和绩效指标体系的内容有哪些?
答:绩效目标的内容包括预算资金的预期产出、预期效果、服务对象满意度和成本控制要求,并以相应的绩效指标予以细化、量化。一是预期产出,包括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数量目标、质量目标、时效目标和成本目标等。二是预期效果,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可持续影响等。三是服务对象满意度,即服务对象或项目受益人的认可程度。四是成本控制要求,即达到预期产出所需要的成本资源。
绩效指标体系包括共性绩效指标体系和分行业、分领域绩效指标体系两部分。共性绩效指标体系是适用于所有评价对象的指标,既包括投入、管理绩效指标,也包括共性的产出、效果绩效指标,是绩效管理工作规范性的基础。分行业、分领域绩效指标体系体现的是不同职能部门在相应行业、相应领域使用财政资金的履职成效,反映各行业各领域预算支出的主要产出和核心效果,是绩效管理深入各行各业的基础。
9.问题九:绩效运行监控的内容和方法有哪些?
答:绩效运行监控的内容包括绩效目标完成情况、预算资金执行情况、项目实施情况等。
绩效运行监控主要采用目标比较法,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并以定量分析为主,将绩效实施情况与预期绩效目标进行对比,对目标完成情况与预期绩效目标进行对比,对目标完成、预算执行、组织实施、资金管理等情况进行分析研判。
10.问题十:预算绩效管理结果应用于哪些方面?
答:预算绩效管理结果主要应用于三个方面:一是优化预算资源配置,绩效管理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推进财政和各部门完善预算管理、改进政策措施、提高履职效能,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和政策实施效果;二是推进依法监督和信息公开,预算绩效管理依法接受审计监督,对涉嫌违法犯罪的,应及时移送相关纪检监察部门,切实强化绩效管理主体责任意识。重要绩效目标、绩效评价结果与预决算草案同步报送人大,绩效目标、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主动公开,自觉接受人大和社会各界监督;三是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将预算绩效管理结果纳入政府绩效考评和干部年度考核体系,充分调动各单位履职尽责和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摘自 阿拉善右旗财政局发布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